2022-11-24 10:42:00 公务员考试网 //ningbo.huatu.com/ 文章来源:浙江华图
【导读】华图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发布!如有疑问请加QQ群:【2020华图教育上岸群】,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华图公务员微信公众号(nb-huatu),国家公务员培训咨询电话:0574-27662660/27662661。
国考相关概念
什么是参公单位?是不是没有公务员好呀?
参公管理虽然是事业单位,但其工作人员(工勤除外)与公务员主要是人员使用的编制
不同,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,参照管理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。其他的如工资福利待遇、
日常管理等,都是执行《公务员法》及其配套法规、政策的规定,单位内的人员享受的待遇
和升迁与公务员完全一致,对于个人而言是没有区别的。
值得一提的是,像统计局的调查总队(全国最大的参公管理单位)、证监会、银监会、
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,都属于参公管理的单位,但都很不错。再比如党群机关中的妇联、
文联、科联、台联、残联等都是参公管理的人民群体,都是工作少、经费多的好职位。
不过,如果在报考单位中既能报参公职位,也能报行政机关职位,请选择行政机关职位。
因为在偶尔特殊情况下,参公和行政机关可能会有区别,不同单位的情况也有所不同,比如
在房源紧张的情况下,参公的人员分房排名会靠后,或行政机关的人员升迁快一些,参公人
员升迁慢一些,所以如果两者都可以报名,建议选择行政机关。
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目前官方公告,因各地疫情影响笔试考试时间延期,暂未通知重启笔试时间,对于备考不充分的考生来讲是一次补充备考知识的好机会,已经充分备考的同学也不能松懈,在备考同时充分关注官方信息。
>>>考情考务
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,主要招录具有 2
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。市(地)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。基层工
作经历,是指在县(市、区、旗)、乡(镇、街道)党政机关,村(社区)党组织或者村(居)
委会,以及各类企业、事业单位工作过(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)。在军队
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,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,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
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(该基地为基层单位)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
经历,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。报考中央机关的,曾在市(地、州、盟)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,
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。直辖市区(县)机关工作经历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。基层工作经历
计算截止时间为 2021 年 10 月。
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(区)级及以下直属机构,根据《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
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》,可以采取降低学历要求、放宽专业条件、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
历、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,适当降低进入门槛。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
策录用的人员,应当在所报考市(地、州、盟)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 5 年(含
试用期);未满 5 年的,不得交流(含公开遴选)到本市(地、州、盟)内的上级机关和非
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,也不得交流(含公开遴选)到本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内其他市(地、
州、盟)和其他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的机关(包括其中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)。
现役军人、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、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(单位)工作
人员,不能报考。
>>>国考备考练习题
[资料一]
①1928年,洛阳金村的古墓里出土了数千件战国时期文物,其中有一面镜子,上面雕镂着一个披甲执剑,头上戴冠的武官。有趣的是,冠两侧都插着羽毛,专家认为那是一种名为“鹖”的鸟的尾羽,这种冠就叫“鹖冠”。“鹖冠”是战国到汉代时武官所戴之冠,鹖鸟生性好斗,至死不却,因此武官佩戴鹖冠,以此昭示英勇气概。
②武官戴“鹖冠”,文官的冠则叫“进贤冠”,代表文官有举荐贤能的义务。那么“进贤冠”又有怎样的装饰呢?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画像石上有一个画面:两位身穿袍服的文官,头戴“进贤冠”,耳旁像簪花一样插着一支笔,这种装饰叫作“簪笔”。“簪笔”是汉代的一种制度,文官上朝奏事时,要在奏牍上书写,写完之后笔没处放,就插在耳边,久而久之就成了服制的定规。“簪笔”制度一直沿用到北朝,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,名称也由“簪笔”变成“垂笔”。
③在古代男子的冠中,最尊贵的是“冕”。“冕”是帝王、诸侯和卿大夫所戴的一种礼冠,专门用于重大祭祀,也叫做“冕冠”。“冕冠”每个部分的形制都有特殊意义,比如其顶盖叫作“冕板”,一般为长条形,前圆后方,后端又比前端高出三厘米左右,这是象征戴冠者的匍匐形态,表示对天地宇宙的尊崇;“冕板”的前后两端分别垂挂数串玉珠,叫做“旒”,一旒就是一串珠玉。旒的多少视身份而定,帝王专用十二旒,其余按等级递减为九旒、七旒和五旒。在“冕板”的两侧还垂有两根丝带,下端分别系着一枚丸状玉石,名曰“充耳”。“旒”与“充耳”的设计也有用意:“旒”用来“障视”,“充耳”用来“止听”,这是提醒人们在庄严神圣的祭祀场合,不看不正之物,不听不正之语。成语“视而不见”和“充耳不闻”即由此而来。
④冠冕形制如此复杂,却还不是极限。北周有位皇帝退位后当起了太上皇,为了将自己与现任皇帝区分开来,规定太上皇的冕用二十四串垂旒。但是旒数多了,走起路来更得小心翼翼、缓步而行,其实这也是戴冠冕的用意之一,就是要让人端正行走。身形一端正,人就显得有气派,这就是所谓“冠冕堂皇”。
⑤当然,“冠冕”不仅仅是为了“堂皇”。《礼记•冠义》中说“冠者,礼之始也”,这是古人重视冠冕的主要原因。“礼”是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,用于定亲疏、决嫌疑、别同异、明是非,是古代帝王稳定社会的手段。礼有如此宏大的意义,作为“礼之始”的冠当然意义非凡。所以在古代,冠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戴的,古书上说“二十成人,士冠,庶人巾”。可见在当时,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戴冠,平民百姓还没有这个资格。古代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,就要举行隆重的加冠典礼,以示成年,而后才能被赋予贵族子弟的各种权利和义务。冠礼极其复杂,单是加冠仪式就要举行三次,每次戴的冠都不一样,依次是缁布冠、皮弁和爵弁。这三种冠分别用于平日起居、打猎征战和祭祀活动,也分别象征着“士”的日常、战争和宗教生活。
⑥冠的象征含义既然如此之多、那么可想而知,冠是不能乱戴的,乱戴就意味着不尊礼。《左转》曾记载过一桩“失礼”之事:卫国国君请两个大臣来朝中喝酒,两个大臣早早就穿着朝服在朝中等候,国君却忘记此事,跑到园子里打猎去了,两个大臣只好到园中见他。国君听闻,戴着打猎的皮弁就出来了,惹得两位大臣十分愤怒。由此可见,依据场合戴冠才是合乎礼制的,即使君王也不能无礼。所以孔子说“君子正其衣冠”,其意不仅在于要衣冠周正,还在于要符合礼仪。正因如此,孔子的弟子子路在即将战死的时候,也要将自己被打落的冠系好,所谓“君子死,冠不免”。在死亡面前,子路还要结缨正冠,这在现代人看来未免太过迂腐,但这正是当时所崇尚的君子品格,也说明服饰制度对经国治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这么一想,“冠冕”确实要“堂皇”。
根据原文,下列说法符合古代礼制的是:
A、庶人阶段的男子在二十岁时要举行隆重的冠礼
B、贵族男子在日常生活中所戴之冠为“缁布冠”
C、诸侯国君不必像大臣一样严格遵守服饰礼制
D、天子在祭祀时必须戴着有二十四串垂旒的冕冠
答案:B
题目解析:
A根据文段⑤“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戴冠,平民百姓还没有这个资格。古代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,就要举行隆重的加冠典礼”可知,“庶人阶段的男子”表述有误。
B根据文段⑤“古代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,就要举行隆重的加冠典礼...冠礼极其复杂...依次是缁布冠、皮弁和爵弁。这三种冠分别用于平日起居、打猎征战和祭祀活动,也分别象征着“士”的日常、战争和宗教生活”可知,“缁布冠”对应的平日起居、日常生活,选项表述正确。
C根据文段⑥“依据场合戴冠才是合乎礼制的,即使君王也不能无礼”可知,国君也要遵守服饰礼制,选项表述有误。
D根据文段③“旒的多少视身份而定,帝王专用十二旒”和文段④“周有位皇帝退位后当起了太上皇...规定太上皇的冕用二十四串垂旒”可知,天子也就是帝王佩戴的是十二旒,选项表述有误。
故本题答案为B。
原文出自:《冠冕何以堂皇》
(编辑:HZH)上一篇:成人大学怎么报名_国考浙江
下一篇:报名网_国考浙江